太原理工大学调研启示
发布日期:2015-04-11 15:30
调研对象:太原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调研时间:2015年4月9日-10日
与会人员(以主持人介绍顺序排序):
太原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李瑞丰、刘世斌、杨淑慧
bet365官方洲版:王祥科、彭林、郭伟、艾玥洁、张岳玲、何杰涛、陈中山。
环境与化学工程系于2014年9月学校发文成立,依据学校“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系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本专业学科发展顶层设计,本着向国内一流大学学习的目标,调研国内设置有环境和化学专业、且综合实力较强的高校和研究院所,进一步做好本系的“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和顶层设计的论证工作。此次调研,预先准备了调研提纲,合理安排调研行程,精心筹划调研目标,由王祥科系主任带队,组织了系主要领导、专任教师、系办行政人员等7人调研队伍,于2015年4月9 - 10日期间,赴太原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开展学科调研。太原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李瑞丰、主管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副院长刘世斌、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淑慧出席调研会议,并在会上着重介绍了太原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学科建设发展历程,交流了相关学科建设经验,并对我校环境与化学工程系学科建设提出了宝贵建议。
经过研讨和总结,得到如下启示:
一、学科建设定位和导向
学科建设定位:立足于发展实际情况,以学科建设为中心,逐步形成一批有特色、有竞争潜力的学科专业方向。建立重点学科发展平台,逐步形成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结合的学科队伍,在本科生培养上,从学科层次定位、学科结构定位、学科功能定位上建立起一套环化系专业特色学科育人培养体系。同时,深化研究生学位点建设,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办学层次。
学科建设导向:提高特色学科排名和专业竞争力,强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学科建设承载着创新队伍的主体要素、具有创新性科研成果的客体要素、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教育要素三者有机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是特色学科建设的关键,也是推进交叉学科协同创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核心所在。华北电力大学作为行业型院校,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提升交叉学科协同创新,提升学校综合学科水平。
二、本科教学培养
根据办学特色及社会人才需求分析、预测,确立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明确办学专业结构比例及学科发展层次,确立本科生、专科生以及成人教育的发展规模。在学科结构上,确定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综合性学科的发展比例。在专业结构上,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专业设置,拓宽专业学科范围,分阶段教学,加强基础,按需分流专业方向,因材施教,双向选择,增强本科生专业能力培养。
三、研究生培养
(1)培养目标
规划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研究生的培养应在强调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重视综合素质、创新和创业精神,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和不同面向确定培养目标、培养类型和培养模式。
(2)硕士生培养方式
改革研究生培养制度和培养方式,形成有利于高层次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研究生培养可采取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培养方式。应逐步将通过同等学力申请学位和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方式纳入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式。实行弹性学制。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允许研究生按导师要求灵活分段完成学业,
(3)博士生培养
建立开放的博士生培养体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进行联合培养博士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使博士生教育形成国际化氛围,与国际化接轨增强博士生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四、青年教师培养
(1)坚持老教师传帮带青年教师的传统,重视在岗教学培养。坚持听课制度,形成一个对青年教师教学工作的促进和约束的机制,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2)提高中青年教师科研水平,重视科研团队跟带建设。鼓励青年教师积极融入现有科研团队,发挥所长,提升科研团队建设。
(3)鼓励中青年教师发表文章,积极申报各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培养优青、杰青。
四、教师引进人才制度
教师人才引进施行团队制。由团队负责人提出用人需求,经系主任同意,学校最终审批。施行按需团队负责制教师引进,最大限度让青年教师能够快速融入团队,快速提升教学与科研水平,服务学科建设发展。
五、学科资源配置
围绕学院不同教师、不同团队、不同研究方向和学科任务发展目标,绒高水平学科论文发表、纵向项目科研能力几个重要学科评估指标方面,按绩效及发展规划统筹配置研究生招生指标、实验室办公科研用房、科研经费等学科建设资源,形成特色学科发展愈优,新兴学科发展愈快的良好趋势。